2025年5月14日 点击人次: 13
毕业季即将来临,
收费“内推”、“拉新”升职…
招聘陷阱重重。
大家在求职过程中
要小心“求职陷阱”,
避开套路和骗局。
在求职过程中,
常见的“坑”主要有哪些呢?
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
↓↓↓
近期,有大学生在短视频平台上收到好评返佣金的评论后,添加对方好友并点击陌生链接下载APP,进行垫资刷单,获取小利。后续垫资金额逐渐提升,且提现时显示账户冻结,需缴纳18000元保证金。该学生这才意识到被骗,损失9869元。
Tips:诈骗分子通常以小额返利为诱饵,吸引学生参与刷单或刷信誉活动。一开始,他们会兑现小额的返利佣金,让受害者尝到甜头,从而放松警惕。待受害者刷单金额较大时,便会以系统卡单、错误等理由不予退还本金,达到诈骗的目的!
绍兴诸暨市公安局破获过一起典型案件。某公司以“共享经济创业”为幌子,利用热门“共享”话题炒作,以“回报快、回报高”为诱饵,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投资。该公司声称参与者可通过推荐他人参与投资,获取高额佣金,且收益随推荐人数增加而提高。一段时间后,该公司突然停止支付收益,办公场所人去楼空,众多大学生遭受损失。
Tips:有犯罪团伙将自己包装成为合法经营企业,招聘人员暗中从事诈骗、赌博、传销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。这会导致不知情的人在工作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犯罪。大家一定要注意警惕,发现相关企业从事非法活动等情形的,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保留证据,及时以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!
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侦破的特大网络传销案,以“线上创业”“发展团队”为名,将大学生和老年人等群体作为目标,涉案金额超9亿元。据悉,犯罪分子搭建了名为“名鸽派 MGP”的APP,以“线上创业、就业”为诱饵承诺高额投资收益,并通过扫码推荐发展新会员,形成18级以上的“金字塔型”网络结构。上线会员靠静态、动态返利等多种方式从下线获利,这所谓的新型“创业模式”实为传销陷阱。
Tips:对“一本万利”的投资广告保持高度警惕!
四川省公安厅公布的“高薪招聘”案例中,犯罪嫌疑人成立公司,伙同17人从各种渠道购买假的营业执照,针对在校大学生、应届毕业生等发布虚假高薪招聘信息。求职者应聘后,会被告知岗位需具备特定资格证,并被诱导参加培训。实际上,高薪岗位并不存在,求职者缴费后,或被告知岗位已满,或被告知项目暂停。此案致使400余名求职大学生受骗,涉案金额达131万元。
Tips:同学们在求职中需保持谨慎,切勿轻信“高薪”“高收益”等招聘噱头!
2023年7月,师范生邱某轻信谭某“支付17万元即可获取上海浦东新区某学校教师编制”的承诺,付款后却未见入职通知,遂报警。经查,谭某并无教育系统背景,其行为涉嫌诈骗罪。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,李某与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勾结,谎称可通过“内部渠道”安排医院、机关单位岗位,通过伪造面试、工牌甚至劳动合同等手段,骗取180余名求职者350余万元。
Tips: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招聘有严格标准和流程,不会委托第三方个人操作,对“内部指标”“花钱入职”说法应保持警觉!
2023年,小王轻信“东南亚高薪酒吧工作”招聘信息,飞抵西双版纳后被带领偷越国境至金三角某园区。后续小王被迫滞留当地实施诈骗,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。
Tips:同学们要谨慎对待出国务工信息!
在有关求职诈骗的案例中,不法分子通常利用毕业生渴望“高薪”“稳定”的就业心理,通过虚构招聘、付费内推、夸大薪酬、虚假工作或创业承诺等方式实施诈骗。
各位在求职过程中,一定要增强三个意识,严防四类陷阱。包括增强风险防范意识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,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、严防招聘收费陷阱、严防招聘诈骗陷阱、严防“猫腻”合同陷阱。
另外,同学们在签约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应聘单位,核实其真实情况,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切实保障好自身权益喔~
最后,
预祝同学们
都拿到心仪的Offer~